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列表

中国联播快讯网:文旅融合 擦亮大运河文化"金名片"招牌

时间:2020-10-16 来源:中国联播快讯网

核心提示

中国联播快讯网(www.cctvlbkx.com)10月16日消息: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流动的、活着的世界级人类文化遗产,生动记录着国脉与文脉的世代赓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期,如何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命题。

 

  中国联播快讯网(www.cctvlbkx.com)10月16日消息: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流动的、活着的世界级人类文化遗产,生动记录着国脉与文脉的世代赓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期,如何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命题。

  大运河绵延3200余公里,纵贯2500多年,融汇了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孕育了漕运文化、水利文化、商事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形态,是我国文化和旅游资源高度聚集的地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和《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都提出要通过文旅融合等方式,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了强化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将大运河打造为"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和"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后简称《规划》)。《规划》的出台为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带来了新契机,也为沿线各省市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纵深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强调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并提出了国内未来发展的关键词—"高质量"此次《规划》的出台紧扣"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引导大运河文旅融合从自由生长走向规范发展,从各自为政走向协调发展,从同质竞争走向创新发展,为新时期大运河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遵循。

  一、以双效统一为原则,引领大运河文旅融合行稳致远

  "双效统一"既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基石,又是激发大运河文化活力、重建大运河文化时代风貌、繁荣大运河文化生态的重要前提,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必须始终以"双效统一"为原则。《规划》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大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尤其是在文旅融合中要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强调坚持保护优先和合理利用并举,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以保护大运河文化作为前提,依法合规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岸线生态功能维护,推进遗产资源合理适度利用,进而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以重点项目为引擎,带动大运河文旅融合切实落地

  当前大运河沿线地区还主要是依托自然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内涵挖掘不足,体验性、互动性、科技感不够,低层次、同质化开发现象仍然存在,文旅融合自提出以来便在实践中面临着"两张皮、落地难"的困境。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理念上,还要体现在项目上、产业上。为了打通大运河文旅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规划》围绕大运河文化艺术、文化遗产、文旅产业、文旅融合精品线路和系列品牌、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国家文化公园等六大方面提出了12项重点项目和工程,为推进大运河文旅融合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同时,为实现项目顺利落地,《规划》将12个重大项目分为基础性和市场性两大类,进一步引进和激活社会资本,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与活力。政府主导的基础性项目可以突出社会公益属性,有利于推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满足人们普惠性的文化需求;而企业参与的市场性项目则可以有效对接市场,满足人们个性化、品质化的文化需求。

  三、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打造大运河文旅融合标志性载体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承担着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重要功能,是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新探索,不仅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推进文旅融合具有重要示范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从加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布局、实施文旅融合项目等两大维度,合力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程。从各地情况看,今年7月,《杭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意见,其他运河沿线省市也在酝酿中,此次《规划》的发布也将为沿线各省市制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提供有效指引。

  四、以创新业态为抓手,推动大运河文旅融合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新基建的全面铺开,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涌现出一批极具潜力的新兴业态。大运河文旅融合亟需抓住新兴业态发展的契机,打破原有发展思维和模式,推动融合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探索形成"运河样板"和"运河经验"。《规划》从两个方面强化与布局文旅融合新业态。一方面,高度重视新技术。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数字牵引和创新驱动,促进大运河文化与新业态、新技术加速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要以IP为引领,积极发展与大运河文化相关的数字创意、数字艺术、在线视听等,培育基于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的新型文旅业态,推进大运河数字文化内容与互联网旅游、云旅游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强调对接新需求。从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因地制宜做好特色民宿、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推进全域旅游纵深发展等五大方面出发,谋划文旅融合新业态,探索文旅融合新途径。

  五、以协同发展为保障,推动大运河文旅融合共促共进

  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涉及8省(市)30多个城市,只有培育城市间联动发展新动能,将运河沿线城市有机串连,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合力。《规划》立足区域协调战略,以突出融合发展为主轴,与运河沿线实际紧密结合,明确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的融合发展定位,并提出六大运河沿线文化高地的战略布局。同时提出要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局,推进部省合作、部门联动、共商共建。通过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互动,"串珠成链""由线及面",构建大运河发展利益共同体,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加速将大运河建设成为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范 周)


 

文章投诉热线:19910174671
:投诉邮箱:2818647620@qq.com